销售渠道下沉,你准备好了吗?
(编者按:渠道是生命线,谁掌握了销售渠道,谁就掌控了市场。近年来,兽药销售渠道扁平化、渠道重心下移已经且正在成为众多厂家的必然趋势。要顺利实现由传统销售渠道模式向销售渠道下沉新体制的转型,厂商必须随之调整渠道销售政策。)
一、企业渠道下沉的原因及理由
目前,兽药销售同其他行业销售一样,出现了渠道下沉现象,且有个别生产企业在完成“杀大户,限大户”进行渠道下沉工作之后,紧接着实施直销用户的方案,分析个中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渠道下沉”与“沉降终端”有利于提高营销效率。
生产企业与经销商是一种社会分工,企业的销售职能可以内化,直营终端与用户也可以外化。由“一批”或“二批”完成销售目标,当“一批”、“二批”的市场开拓职能越来越弱,社会物流业越来越发达,公司直营终端销售成本相比较反而比拥有“一批”、“二批”的销售成本还低,且缩短通路,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一批”、“二批”甚至“大户”失去起初的优势,被生产企业所搁置和抛弃,对社会而言,是营销效率的提高。
2、“渠道下沉”提高生产企业的渠道自主权与控制权,利于品牌建设及文化终端推广。
“一批”、“二批”甚至“大户”挟天子而令诸侯,使企业失去对渠道的自主权与控制权,在态势上处于被动,不利于销售主张的实现及与市场终端的互动,信息链延长且时常被扭曲,不利于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终端推广。
3、企业目标与经销商目标的强烈不一致,精神之间出现结构性矛盾。
企业为解决这一矛盾选择“渠道下沉”。
凡是不满足于当前的业绩,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有着雄霸行业的强烈意愿,在营销领域表现的有“侵略性”,企业对未来的投资与当前的收益兼并,对企业业绩增长极为关注。但经销商大多不太明确自身的未来,对未来投资谨慎,进而就表现为对市场份额过度追求,对当前利润高度关注。厂家对市场份额无止境的渴望,而经销商因为市场份额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效益递减,而导致代理商为寻找最佳盈利点而不再关注市场份额,厂家一个劲压任务,经销商一个劲要政策,出现结构性矛盾,企业为解决这一矛盾,选择“渠道下沉”。
4、企业希望经销商排他性经营与经销商品牌组合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厂家希望经销商排他性经营,经销商为了安全,不受制于人,同时为了盈利需要,采取“大品牌带货,大小品牌盈利”的产品组合模式。无论规模大小,厂家与经销商结构性矛盾总是存在的。这种矛盾影响企业的市场开拓与盈利预期,影响销售目标顺利达成。再者,做“终端客户”,双方合作愿望强烈,双方优势互补与契合程序较大,企业往往选择“渠道下沉”。
5、“一批”、“二批”及“大户”的优势地位减弱,优势在丧失,终端经销商“揭竿而起”,同企业结交,迫使企业实施“终端下沉”的销售策略。
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以及终端经销商的营销水平与经营能力提高,其纷纷甩掉“一批”、“二批”向生产企业倒戈,同生产企业结交,可直接向企业的经营与文化等管理和营销手段学习,“大户”、“一批”、“二批”的市场渠道基础不稳,甚至崩溃,江山多失,自身的物流优势、资金优势等逐渐丧失。新生企业选择直接终端下沉,而已同“一批”、“二批”等合作的也纷纷改革。
总之,企业选择渠道模式由“效率”说了算,由“良性社会分工”说了算,是“潮流与规模所致”。有鉴于此,尤其“一批”、“二批”及“大户”们,就要做好转型准备。
二、“渠道下沉”,作为经销商要如何应对
1、“渠道下沉”的衡量标准就是市场和效率。企业可以将市场开发与维护的职能内化,也可以外化。外化,就是市场化。再者就是效率,如果维护终端的物流成本,精力与时间成本,以及渠道维护的成本过大,甚至得不偿失,那就得依赖“一批”和“二批”来完成销售任务,如果自我维护终端比做“一批”、“二批”效益还好,那就执行直营终端策略,总之,要看“效率”,还有“能力”。
做为经销商而言,在厂家眼中自身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决定自身重要性,也就是说自身优势的不可替代性作为获利的关键。
转型的前提先要明确自身优势和利润可创造的来源。
⑴搭建物流平台,赚取物流成本差异,靠物流收益赚钱。
利用自身的物流优势,自身物流成本低于企业物流成本,双方物流成本的差异作为自身的利润来源,企业用汽车送货,我用农用车送货,你的司机月薪2000元,我1500元就解决了,企业同样是“唯利是图”,强大的仓储与物流平台奠定了自己的销售地位。
⑵“人脉”优势,平价销售,赚取规模利润。
为真正的代替企业实现分销职能,降低单品盈利预期,担负起企业类似销售部的职能,利用其杰出的网络与人脉资源,实施平价销售,赚取规模利润,享受类似企业“佣金”的利润,同企业保持高度一致,签订专销协议。在这一方面,要求自身的开拓市场能力和管理能力要强。
⑶搭建资金平台,赚取利息高于银企利息的利润。
即使自身坚持赊欠,也同企业坚持现款交易,保证企业的现金流,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搭建资金平台,靠资金优势赚取差价。
⑷技术平台与优势,获取盈利优势。
自身在市场有权威的技术,有技术就有极强的技术推广能力,利用技术实力实现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工作。“终端客户”唯马首是瞻,形成具“顾问销售”的优势,也可以保障自身的销售地位。
⑸搭建促销平台,培养市场占有率,变 “批”为 “售”,培养“用户”销量。
在当地开展促销活动,另外等于减少生产企业的人力、资金投入,同时实现企业市场份额增长的愿望。因地制宜的开展促销活动,比企业的促销活动还实际,还具竞争力和适应性。相反,自身倒成了企业竞争目标。
⑹通过连锁、会员制、公司化以及组建团队,与企业合理分工,利用自己极强的分销能力,成为生产企业的伙伴,稳固自身的经销地位。因此,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经销商要“及时”转身,稳固自身地位。
a.经销公司化,实现强大的分销职能,以扩大市场份额和规模盈利为目标,提高销售效率,摒弃起初的“暴利”思想,向管理要钱,向“规模”要钱,让利于终端。
b.连锁经营,用户“会员制”,合理促销技术等,提高市场占有率,向营销要钱,向市场要钱。
c.构建便捷的“物流平台,资金平台”,“赊欠”是一种民间借贷形式,利用自身人际优势,降低“坏账风险”,向物流要钱,向“赊欠”要利润。
d.构建“技术”及“售后优势”,向“技术垄断”要钱,向“顾问式销售”要利润。
总之,与生产企业实现产销分工,关键是构建优势互补,实现良好分销,基于基本的目标协同,否则,根基就受到影响,笔者提倡厂商联盟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协同销售。
2、运用定价工具,让用户觉得“实惠”。
用户愿意购买“占便宜”的商品而不是“便宜”的商品,用户想购买“实惠”的而不是便宜的。如何创造“实惠”,其中合理运用“定价”工具,可让用户觉得“实惠”且实现促销职能。在讨论“实惠”以前,先要明确感知的重要性。
我们投入资金,降价、打折做促销,却源于对价格的感知。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宣传与管理,任何针对价格的改进都将徒劳无益。寻求感知价格与现实之间的合理平衡是一件及其挑战的事,感知价格小于实际价格,用户觉得实惠,就会选择购买。
因此,做好产品的宣传和沟通工作很重要,可以提升用户感知价格。中国市场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①用户虽不知每件产品价格,但总体知道不同经销商和不同企业产品的整体价格定位。
②管理价格形象很关键。宣传力度大的产品,通常拥有良好的价格形象。
③如果你告诉用户物有所值,他们会认为你定价昂贵。
④某些产品能左右用户对整体价格形象的判断,它们是管理整体价格定位的关键所在。
⑤同类产品价格的一致性很重要,但是不同产品的定位差异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必须的,用户通常不会发现。
总体来说,用户往往对价格感知影响更大的产品包括,购买频繁,经常使用的产品;容易比较的产品;相对廉价的产品。
因此,认识到用户对感知价格的判断依赖,可以对我们有所启示。
①了解用户,是价格提升利润的作用最大化
a.确定影响主要用户群体价格感知力最大和最小的商品。
b.价格影响较小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利润。
②宣传价格定位时应清晰、有效且一致
宣传、强调产品物超所值,用户的非专业购买,对提升感知价格是有效的。
③谨慎实施定价策略
a.定价要考虑长远,要制订具竞争力的定位。
b.主动管理产品品牌,使其与其产品价格定位保持一致。
c.确定促销能够增强价格感知。
d.合理组织产品组合,对于价格感知影响较大的产品合理定价。
总之,要合理利用定价,使其创造“实惠”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