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失败,原因何在?
肉鸡养殖失败的原因咎其不外乎以下几个:
首先是鸡苗质量没保障。许多养殖户贪便宜,购买的鸡苗连来源都不知道。母源抗体不够均一有效,甚至带白痢。这样的鸡即使投药再多,也会死亡不断,生长缓慢。
其次是管理不规范。尤其是肉鸡养殖比较密集的农村,问题特别突出。主要是对空气、温度、垫料、密度“四因素”缺乏科学的认识。
1、通风不良:
大家都知道动物要生存,空气、水、食物是每天都需要吸取的。养殖户朋友往往给鸡提供了充足的饮水,满桶的饲料,却没有意识到三要素中的重中之重是“空气”。一只肉鸡断水断食几天,依然可以存活。但停止呼吸3-5分钟即可因缺氧而死亡。我们应该像保证鸡群能像随时吃到料饮到水那样的保证其随时能呼吸到含氧充足、无有害成分(如,SO2、H2S、CO或病毒病菌或粉尘等)的空气。现实中,重视保温,忽视通风的例子很多。比如:夜间不留通气孔;为节省煤碳, 通风不足(更可怕的是煤炉无烟筒,也不通风)等。这都容易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甚至因缺氧而腹水或死亡。
2、温度掌握有问题:
温度是大家都熟悉的名词。但它包含三个含义:一是数值;二是24小时内的最高与最低数值之差;三是夜间温度应比白天高1-3℃。
人们往往能保证白天温度值≥标准温度值,而夜间比白天还低。这一点是很致命的。因为白天鸡处于活动、采食状态,本身产热很多,即使环境温度稍低也耐受得住;晚上鸡大部分处于静止状态,产热很少,耐寒能力差,需要较高的温度。
往往是见到温度高就迅速大开门窗,见到温度低就门窗紧闭迅速生火。殊不知,鸡对既以造成的冷的或热的应激本能抵抗,而对忽热忽冷或忽冷忽热却很难抵御。换言之,温度过高时,应该逐渐降温;过低时,应逐渐升温。而不是迅速达到升、降目的,应给鸡一个适应过程。
3、垫料过薄:
地面平养常用的垫料有稻壳、麦秸、麦芒、沙子等。我发现大部分肉鸡养殖户的垫料厚度仅有2—5公分厚,非常容易板结、潮湿甚至发霉。造成球虫屡治不绝、氨气味过浓、易感大肠杆菌病等。实验证明软垫料(前三种)达到10—15公分,硬垫料(细沙)达到8—10公分即能使得氨味很轻,不板结,不潮湿 。从而大大降低球虫、大肠杆菌、慢呼的发病率。
4、密度过大:
按标准,冬季10-12只/平方米,夏季8-10只/平方米。很多养殖户贪图多养,往往随意超标。造成平均占有料槽、水槽率不达标,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空气污浊;一旦得病传播速度加快等后果。实践证明养殖密度稍低于标准(如冬季8—10只/㎡,夏季7—9只/㎡)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品种的优良性能和减少常见疾病的发生。使得单位面积的效益反而提高。特别是硬件设施达不到标准时,降低饲养密度是取得养殖成功的一个绝招。大家不妨一试!
以上“四大弊病”是近年来的实际养殖中饲养管理方面的“瓶颈”问题,且均已经过正反事例的证明。敬请广大养殖户注意!